肺癌泛指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肺组织等呼吸系统的恶性肿瘤,在病理学上即为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随着诊断方法的进步、新药例如靶向治疗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的出现,同时根据不同分期肺癌进行外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联合诊疗的方式,使得肺癌的生存率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极大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肺癌主要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约占全部原发性肺癌的80%左右。其他少见类型原发性肺癌包括:腺鳞癌、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小涎腺来源的癌等。从病理和治疗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两大类。
1、 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刺激性干咳 (2)痰中带血或血痰 (3)胸痛 (4)发热 (5)气促 。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2、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1)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2)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表现。(3)肿瘤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4)肿瘤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如第一肋骨、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脸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8)右上腹痛、肝肿大、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1、吸烟史目前公认的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被动吸烟也是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见于女性。
2、室内污染(室内燃料和烹调油烟)
3、室内氡暴露(建筑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花岗岩等)
4、室外空气污染
5、职业因素(石棉、石英粉尘等职业接触)
6、肺癌家族史和遗传易感性
7、其他因素(比如营养和膳食等)
1、影像学检查: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1) X线胸片: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一旦X线胸片怀疑肺癌应及时进行胸部CT扫描;
2) 胸部CT: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访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 MRI:对禁忌注射碘对比剂的患者,是观察纵膈、肺门大血管受侵情况及淋巴结肿大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适用于判定脑、脊髓有无转移,脑增强MRI应作为肺癌术前常规分期检查;
4) PET-CT:以下情况推荐使用PET-CT:孤立的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怀疑淋巴结转移和胸腔外转移(脑转移除外)患者PET-CT有更好的诊断效能;肺癌放疗定位及靶区勾画;辅助鉴别常规CT无法判断的肿瘤术后瘢痕与肿瘤复发;辅助鉴别常规CT无法判断的肿瘤放疗后纤维化与肿瘤残存/复发;辅助评价肺癌疗效(尤其分子靶向治疗患者)
5) 超声:主要应用于锁骨上区淋巴结等部位及脏器转移瘤的观察;对于胸腔、心包腔积液的检查及抽液体前的定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6) 骨扫描:判断肺癌骨转移的常规检查。
2、内窥镜检查
1)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技术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
2)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可以穿刺气管或支气管旁的淋巴结和肿块,有助于肺癌诊断和淋巴结分期。
3) 经支气管肺活检术:是非外科诊断肺部结节的重要手段。
4) 纵膈镜检查:作为确诊肺癌和评估淋巴结分期的有效方法,是目前临床评价肺癌纵膈淋巴结状态的金标准。
5) 胸腔镜检查:可以准确地进行肺癌诊断和分期,为制订全面治疗方案和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其他检查技术:痰细胞学检查;TFNA(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胸内肿块或淋巴结的穿刺);胸腔穿刺术;胸膜活检术;浅表淋巴结及皮下转移结节活检术
4、实验室检查
1) 实验室一般检测,例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
2)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例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等,以上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我们现在认为肺癌在内 的恶性肿瘤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也是一种慢性病,通过及时诊断,合理治疗,部分病人也可以长期生存,肺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手段: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疗、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等方式。
1) 外科治疗:单从非小细胞肺癌角度考虑,手术的绝对适应证T1-3N0-1M0期的病变;相对适应证为部分T4N0-1M0期的病变;非小细胞肺癌争议比较大的手术适应证是T1-3N2M0期病变;非小细胞肺癌探索性手术适应证包括部分孤立性转移的T1-3N0-1M1期病变。传统的外科治疗方式为开胸手术,缺点是创伤大,恢复慢;现目前胸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出现,使得部分患者无需进行开胸手术,恢复更快,创伤也小。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使用高能x线或者其他粒子射线摧毁癌细胞。最常用的放射治疗是外照射放疗,即使用机器在体外进行治疗。包括直线加速器、伽马刀、射波刀、螺旋断层放疗、质子重离子等都属于外照射的范畴。
3) 化疗: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4) 靶向药物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治疗手段,因其具有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的特点,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毒副作用相对较小,不少患者都视其为治疗肺癌的一线生机。治疗前需要进行基因检测,确定是否有基因突变。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达到对抗癌症目的的治疗方式,也是生物治疗的一种。识别和杀死异常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天然属性,但是癌症细胞经常有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目前FDA已经批准PD-1和PD-L1抑制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如果能早发现,手术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最好的方法,不同临床分期不同国家,预后差别很大。
肺癌生存率对比:
中国——总体16.1%
美国——总体18%,早期55%、中期28%、晚期4 %
日本:

参考: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